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银行业研究报告:银行对公业务(24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19年12月20日 06:20 管理员

上一轮对公风险暴露简要回顾:问题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12-15 年,受经济下行 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盲目扩张、中小企业过度互保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行业对公贷款经 历了一轮较大的风险暴露期。我们选取了 10 家体量较大、数据较全的银行进行分析,其 整体对公贷款不良率从 12 年的 1.13%快速上升至 16 年最高达 2.44%,其中批发与零 售业、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分别从 2.23%、1.81%,上升到 8.02%、5.01%,对公不良率 上升的 1.31pc 中,这两大行业合计贡献了 1.04pc,是行业对公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15 年以来银行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压降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占比(驱动两 大行业的不良贡献度有所下降),另一方新增信贷主要投向资产质量较好的基建相关领域, 带动对公不良率开始稳步下降。我们观察到,17 年以来,部分基建类贷款(主要是交通 运输行业)的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整体仍保持在 0.71%的较低水平。预计这部分信贷资 产质量未来将继续保持稳健,主要基于:1)720 央行指导意见后,非标处置相关要求放 宽;2)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基本完成;3)2020 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有望继续加速;4) 允许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既扩大了项目范围,又将部分项目资本金 比例下调至 20%)。当前环境整体有利于基建需求回暖,并实质上缓解了不少基建项目 的融资压力。


总量上看,行业对公不良余额 17 年以来基本“止增”,19H 实现净减少。10 家样本 银行数据来看,10 年以来对公不良贷款增速持续提升到 15 年最高达 53%,此后持续回 落。17 年以来已连续 3 年增速不超过 5%,19H 则首次实现对公不良余额“净减少”。 2)结构上看,19H 批发与零售业、制造业不良余额与占比同时“双降”。14 年以来银行 业更多的是依靠结构调整来实现对公不良的控制,体现为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的贷款 余额持续压降,但不良率仍持续上升。而 19H 批发零售业、制造业首次出现不良贷款余 额与占比同时“双降”,不良率分别环比 18A 下降 1.7pc、0.2pc 至 6.6%、5.7%; 3)拨备角度看,在 PPOP 增速稳步提升的情况下,对公拨备计提增速开始放缓。14 年 以来,老 16 家上市银行整体加大了对公业务的拨备计提力度,信用成本从 13 年仅 0.46% 快速上升至 18 年的 1.64%。值得注意的是,19H 老 16 家上市银行在盈利能力继续提 升,PPOP 增速稳步提高的情况下,对公业务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增速下降至仅 1.03%, 年化的信用成本首次回落至 1.37%。 虽然我们无法单独拆出对公业务的拨备覆盖率,但从综合的拨备垫角度看,上市银行整 体的拨备覆盖率(210.2%)、逾期贷款拨备覆盖率(177.7%)均已提升到 14 年以来的 最高水平,风险抵御能力稳步增强。 4)不良认定标准不断提升,当前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已基本上是 14 年以来最“扎实、 干净”的状态。监管引导下,上市银行已逐步将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并按 照不良贷款的要求提足了减值准备,19H 上市银行不良/逾期贷款、不良/逾期 90 天以上 贷款比例已提升至 84.5%、129%,为 14 年以来最高水平。 5)动态来看,各迁徙率指向存量包袱大幅减轻1。在不良认定不断趋严的政策引导下, 目前各项指标还在波动,关注类贷款迁徙率(26.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22.5%)继 续保持稳定,但正常类,次级类的迁徙率已出现见顶回落迹象,其中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已降低至 14 年以来的新低(2.15%),回归 10-14 年 2%左右的正常水平。目前银行的 不良率水平越来越真实、且暴露愈发充分,资产质量指标的可信度不断提升。

银行业研究报告:银行对公业务(24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银行业研究报告:银行对公业务(24页)


标签: 金融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09579号-9

分享

复制链接

ipoipocn@163.com

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