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中国化工行业报告: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化工企业成长之路(51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19年11月26日 06:58 管理员

尽管新兴市场国家的化工企业已经从规模上接近顶级的跨国企业,而从 产品结构、创新能力对化学学科的贡献程度、生产效率等来看,来自新兴市 场的参与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海外巨头的追随者。但纯粹的数字 掩盖了细分市场间的差异,目前新兴市场的参与者主要从事基础化学品和树 脂的生产,而跨国公司则基本上完全掌控了特种化学品、工业气体、农用化 学品的市场。我们观察全球化工行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发现像巴斯夫、杜 邦、陶氏和孟山都等这些在激烈的竞争中幸存下来的伟大跨国公司,均具备 极强的自我学习和演进能力,他们的成立、壮大、发展、并购和分拆基本上 都遵循了以下主题:进入壁垒的构筑、战略边界的确立、增长极限的遭遇、 寻找并确立新的战略边界。那么面对当前环境下跨国巨头和新兴市场化工企 业不断在竞争中战略边界的重塑,中国未来又有哪些企业,将从何种方向去 突破,并能够与那些化工巨头渐行渐近?这将是我们在本篇报告中要讨论的 问题。

在此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带来了对高辛烷值航空汽油和合成橡 胶的大量需求,化学工业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聚合物/石油化学产品革命正 式宣告到来。杜邦在这一阶段首先完成了尼龙和氯丁橡胶的商品化,同时此 前专注于石油开采和炼制的壳牌、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飞利浦斯等石油公 司开始研究生产原油分馏和裂解后产物的聚合物,并用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 而在战争结束之后,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等将之前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 经验成功地应用在聚烯烃等领域并开始向通用聚合物领域扩展自己的战略 边界。而其他石油公司也开始紧跟新泽西石油公司的脚步,纷纷向合成纤维、 特种塑料和专用化学品领域拓展。但是到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这些石油企 业开始逐渐认识到,杜邦和陶氏等专业的化学品公司经历了几十年在化学品 领域建立起来的进入壁垒是如此之高并且难以逾越,因而这些尝试拓展新的 战略边界的石油公司纷纷撤离上述领域,而重新定位于原料类产品、中间品 和通用聚合物产品的生产,依靠一体化的优势维护了自己所擅长的战略边界, 并避免了在特种化学品领域的失败。

专业化学品公司遭遇增长极限,开始重新确立战略边界 在聚合物/石油化学产品革命到来以后,杜邦、陶氏、孟山都这些专业的 化学品公司尽管不具备石油公司那样在原料端的优势,但是凭借自己擅长的 研发能力同样确立了扩张进入石油化学产品的战略边界,他们同样涉足聚合 物产品和石油化学产品的生产,但是仅以较小的规模运营。另一方面其他一 些公司比如联碳公司尝试追求非相关产品的多元化,以此来缩小与杜邦和陶 氏化学的差距,但是他们发现自己的研发能力在新的市场领域几乎无法提供 任何竞争优势,从而付出了一些代价。 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之后,大部分顶尖的化学品公司开始意识到这样一 个问题:人类对化学工业的认知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的程度,化学和工程学 科领域已经无法产生足够新的学识和产品并实现商品化,在研究上所做的努 力已经无法在边际上对他们的成长带来更大的帮助。因此以杜邦为代表,开 始逐渐在经营策略上侧重于新产品的开发而不是新产品的研究,但这些新产 品的开发是基于上个世纪 20 年代开始就已经发展起来的技术。在伊朗革命 导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之后,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欧美国家普遍迎来了 经济的衰退,这些专业的化学品公司发现他们的基础化学品和通用塑料业务 在原油价格的波动面前是如此的脆弱,因此他们陆续开始寻找新的战略边界, 并强化他们所擅长的研发和自我学习的基础。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后,美国的化学工业开始重新侧重于专业和特种化学品的开发生产, 而这是那些专业化学品公司在上个世纪 20 年代就开始从事的领域。

中国化工行业报告: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化工企业成长之路(51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中国化工行业报告: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化工企业成长之路(51页)


标签: 化工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09579号-9

分享

复制链接

ipoipocn@163.com

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