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报告下载文章正文

垃圾分类制度影响研究报告:湿垃圾处理(20页)

行业报告下载 2019年07月15日 08:16 管理员

厨余垃圾处置的理论投资建设需求和新增运营市场空间比餐厨处置更为广阔,但是目前仍未有规模化的发展,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需求未释放。因早期我国的厨余垃圾并未单独收集,基本是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合进行末端处置(填埋、焚烧等),因此各地并没有处置厨余垃圾的需求,也没有增加厨余处置产能的动力。

二是处理技术的单一化致使商业模式不顺。传统的餐厨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卫生填埋和焚烧,但是其各自的缺点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基本没有成熟项目的应用;目前较为成熟且在国外有成功应用经验的餐厨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好氧堆肥、饲料化处理、厌氧发酵、以及生化处理,在其他三种处理工艺受制于末端资源化产品出路的情况下,厌氧发酵的产品(甲烷)销路较好,目前已成为主流的餐厨垃圾及集中处理技术,根据环卫之声在 2017 年对我国 111 座已知技术路线的规模化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统计,利用厌氧发酵技术进行餐厨处理的多达 80 座(处理能力 1.6 万吨/日,占比 76.1%)。厨余垃圾的处理工艺和餐厨并无太大区别,但是厨余垃圾相较餐厨垃圾而言,废弃油脂的含量占比极低,因此在资源化产品出路不畅的情况下,厨余项目的盈利将全部依赖政府补贴,在利用厌氧发酵作为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除非能够获得较高的、且有支付保证的政府补贴,否则厨余项目较难实现盈利。

政策推进,居民支持,上海湿垃圾处置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作为国内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上海从 2000 年起便开始了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设。政府端,从 2011 年起,上海便建立了以“干湿分离”为基础的“2+X”模式,为湿垃圾(不含油脂的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统称湿垃圾)分离和后续湿垃圾处置需求的提升奠定了基础;随后,上海市陆续颁布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上海市湿垃圾处理实施规划》、直至最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湿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的推进和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随着政府实事项目的大力建设对垃圾分类和湿垃圾处置系统建设的支持,上海的湿垃圾处置产能也通过多样化的设施和工艺实现了稳健提升。

居民端,作为我国人均收入和居民素质最高的城市之一,多年的宣传教育和活动开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意愿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城市调查总队 2013 年底的抽样调查结果,上海市 98.9%市民赞成推进垃圾分类,这也为后续上海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集中处置和就地就近共同发展。由于规模化湿垃圾处理设施的审批和建设需 要时间,同时湿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仍在进行中,因此上海市的湿垃圾产能 采用的是集中处置和就地就近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2017 上海绿化市容 行业年鉴》的统计数据,2016 年上海市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达 2055.1 吨 /日,其中处理能力大于 50 吨/日的集中处置产能共 945 吨/日,其余就地就 近运营的产能为 1110.1 吨/日。 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要 求,2019 年上海市的湿垃圾处理能力要达到 4300 吨/日(集中处置 900 吨/ 日,技改 1800 吨/日,就地就近 1500 吨/日);根据 2019 年 6 月 18 日上海 市人大常委会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专项监督调研会上披露的数据,截 至 2019 年 5 月,上海市湿垃圾资源利用能力已达 5050 吨/日(集中处置 1200 吨/日,分散处置 3850 吨/日),且“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老港、松江、金山 等 6 个湿垃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在集中处置产能进一步提升的同时,通过 就地就近处置产能的有效补充,有望完成 2020 年 7000 吨/日的产能目标。

垃圾分类制度影响研究报告:湿垃圾处理(20页)

文件下载
资源名称:垃圾分类制度影响研究报告:湿垃圾处理(20页)


标签: 节能环保行业报告

并购家 关于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09579号-9

分享

复制链接

ipoipocn@163.com

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